当今,不仅是国人想走出国门去增长更多的见识,企业也不例外。购买西方企业重要业务部门的中国巨头公司越来越多,如果公司能尽快融合他们的管理与文化,中西联姻还将会是美满的。在这样国际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来自不同世界的巨头之间的融合看似就是惟一通向全球化的道路。联想也在2004年启动了国际化进程,12月7日,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蓝色巨人的PC、膝上型电脑和笔记本部门,与此同时,联想还收编了1万名公司文化截然不同的IBM员工。
背景介绍: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当时名称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1985年推出第一款具有联想功能的汉卡产品联想式汉卡,联想这一品牌名称由此而来。
1990年推出联想电脑,联想开始生产及供应联想品牌个人电脑。
1994年2月14日联想股票在香港上市,联想品牌首次在海外财经市场亮相。
1996年,联想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并持续6年稳居榜首。
2001年4月1日,联想集团实行资产重组、分拆上市。
2004年联想集团将其英文名称修改为Lenovo Group Limited,并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和IBM签署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协议。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的简称。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 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1993年起,IBM连续十三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到2002年,IBM的研发人员共累积荣获专利22358项,这一记录史无前例。
内容简介——并购内幕
2004年12月10日,联想最终以17.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资产,但在此之前,双方在该项目上的谈判时间长达13个月之久。
2003年10月,当时联想正在十字路口徘徊,正在对究竟是拓展国际市场,还是进军PC以外的服务器和服务市场而犹豫不决。因此,联想试探性地接触IBM,商讨购买其PC资产事宜,结果是无果而终。
2004年3月份,联想再次进行试探。这一次,双谈的谈判已经开始认真起来。
2004年6月份IBM首席执行官Palmisano与联想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进行的一次秘密会晤。直至12月份,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收购展开。
案例点评: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高调宣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收购的业务为IBM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至此,联想集团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这一“蛇吞象”的并购行为备受业界关注。
在这个并购时代,全球的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企业环境急剧改变,企业会承受巨大的变革,同时员工的情绪也会因此变得极为不稳定,对兼并多少会有些许消极的猜测或是偏见,企业的运营理念和相关的工作流程也会彻底的改变。此时,企业需要一个有着强势的文化立场、强大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人来推动变革的开展。公司核心人物的力量就此会显现出来。
核心人物对企业并购不仅有着决策上的关键性作用,他还能带领这一个企业的文化导向,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的灵魂,核心人物则是这个灵魂的主导者,关乎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及轨迹,不容忽视。
同时,核心人物往往在并购之中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并购中,企业管理者应该更关注与员工的沟通,在面对新的战略、新的结构、新的人事变动,员工可能会感到怀疑、焦虑和威胁感,为了消除这些怀疑和不安全感,管理层应当将企业新的理念及时、透明地传递下去,从一开始就提供清晰、开诚布公的交流渠道,并且遵循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能使员工感到变化只是一个无伤痕、友善并且积极的经历,不会有很大的心里落差。如果企业的管理者也就是相关的核心人物忽略了员工的心理感受,没有注重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那么一些外来的因素甚至是谣言就会乘机而入,这对企业是非常不利的。
核心人物掌控着企业的管理方向,决定着企业的文化整合,调节着企业的冲突管理,只有一个企业有他优秀的核心人物,企业的并购才能坚定并购的方向向前,而不会像是无头的苍蝇、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失去自我,因为并购而没了方向。
声明:本网站信息及观点仅代表作者看法,中华并购网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做出任何保证。请读者谨慎使用,并自行承担相关责任。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网站,均应遵守中国有关法律与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