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img
>>
>>
>>
>>
解读燕京啤酒收购惠泉啤酒——中国啤酒史上最大并购案例

解读燕京啤酒收购惠泉啤酒——中国啤酒史上最大并购案例

          燕京啤酒旗下上市公司惠泉啤酒业绩再现下滑,所在区域的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燕京啤酒发布年报称,公司2010年全年生产销售啤酒503万千升(含托管企业),同比增长7.71%,快于国内啤酒行业6.28%的增速,位于世界啤酒行业前八名。

 

而报告期内,燕京实现净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达22.69%。在燕京业绩飘红的成果下,惠泉啤酒年报表示,该公司2010年完成啤酒总销售量40.34万千升,同比下降24.43%;实现净利润5289万元,同比下降31.18%[1]

 

燕京和惠泉的渊源起于2004年的春天,中国啤酒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上演了一场并购大戏。

 

4月5日,燕京啤酒、惠泉啤酒同时发布公告,称燕京啤酒(000729)收购惠泉啤酒(600573)国有股权已于3月31日过户完毕。

 

惠泉啤酒公司名称将正式变更为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中国啤酒史上最大并购案例”由此划上了句号。

 

时隔7年的今天,我们回顾这啤酒史上倍受关注的并购大案,回望如今双方的发展历程,对比并购之时的初衷,探寻并购之谜。

 

 

背景介绍:

 

惠泉啤酒:寻求大树好乘凉

 

企业背景:上市公司。曾号称福建第一品牌,是国内啤酒10强。

 

市场背景:岛啤酒进驻了福建市场,以及“雪津”等本土企业的崛起,惠泉的市场岌岌可危。自2001年起就逐渐丧失福建啤酒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2003年以来,外资啤酒频频出手,使中国啤酒市场瞬息万变。福建啤酒市场年产销量占中国啤酒市场的四分之一,作为中国啤酒市场的缩影,土生土长在福建的惠泉啤酒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所以,在自身技术、管理等不够强大的情形下,面对市场的弱化,惠泉急需找一个依靠,以带动其在啤酒业的发展,于是抛出了有被收购意念的绣球。

 

 

燕京:借惠泉之绣球牵制青啤

 

公司背景:上市公司。中国最大的啤酒企业集团之一。

 

市场背景:燕京与青啤的较量。

 

2001年6月,青啤收购了原福州榕城啤酒厂51%股权;

 

2001年8月青啤收购原漳州啤酒厂;

 

2002年,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进入了台湾市场,福建就无疑成了它们最好的生产基地;

 

2002年5月,青啤以1.42亿元并购厦门银城啤酒;

 

2002年7月1,青啤又迅速以青岛啤酒福州公司、漳州公司、厦门公司和厦门青岛啤酒销售有限公司为基础组建东南事业部,完成了在福建市场的布局,对燕京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于是,当惠泉抛出绣球之时,燕京毫不犹豫的去接住绣球。2002年9月,燕京啤酒公司即以245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惠源啤酒公司。

 

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以看出燕京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并购牵制青啤。虽然青啤此前在福建购买的三家啤酒厂,其产业规模和市场效应还不如惠泉一家,燕京利用惠泉在福建成熟的市场网络和营销渠道,与燕京现有网络相结合,以形成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对福建市场的强大覆盖。

 

彼此需求的契合,使得燕京、惠泉的联姻如闪婚般达成。

 

 

案例点评:

 

1、文化并购。

 

惠泉、燕京均为上市公司,是有着自己强大的经营团队,各有其独特的经营理念。而此次并购来得太快,因燕京秉着击败青啤的信念、惠泉渴望找到生存发展的依靠而走到一起。两者可谓是互取所需,迫不及待的定下“终身”。

 

在并购浪潮的初始,企业对并购过多的是关注能否做大做强,关心的是企业想要提高利润率、提高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企业更多的是考虑战略的合并,忽视了文化的整合。

 

燕京收购惠泉,原本两家独立的大企业因此要融为一家人,惠泉一直是在福建市场中大展拳脚,而燕京的管理团队则是欲通过福建市场迈入海外市场,福建市场只是其为了达到目标的最好的一个平台。所以,导致现在的局面是,燕京啤酒做得很好,而惠泉啤酒却在保持短期的高利润后年年下降。

 

并购后,双方的管理团队在磨合中必然产生了很多摩擦,而这些观念的差异在并购之前就应该达成共同的意向,这样才能明确并购后的发展方向。

 

闪婚般的结合必然需要耗费比一般结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磨合则是解决问题的必须方式,如果彼此能够体谅并达成一致目标还好,那就继续合作,如果达不成且经营方式和效率乃至利润的差异越来越大,结果必然是分家。

 

并购绝非一日之功,文化这样的软件条件更是并购前需要充分准备的工作,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摧毁企业的核心价值。

 

 

2、战略并购。

 

从战略上看,虽然并购之时是各取所需,一个看似双赢的局面,也许是因为彼此找到了能够满足各自需求的另一半太为激动,忽略了市场上的其他竞争对手的蠢蠢欲动。

 

做企业不仅仅是做生意,需要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理念,需要结合市场环境进行综合考评、分析,而不仅仅只针对并购双方的市场需求。

 

惠泉被燕京收购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但当竞争对手雪津啤酒被百威英博收购并获得了强大的资金及市场经营管理经验的支持后,市场空间即受到挤压,加之雪花和青岛也不断在福建市场发力,惠泉啤酒的市场份额就开始萎缩。

 

而雪津啤酒则原来25%的市场份额一跃发展成为占据福建市场60%份额的当地老大。至此,惠泉不仅没有赢得福建市场,反而离初衷渐行渐远。

 

燕京收购惠泉,只关注了双方的市场需求,没有考虑啤酒市场的大环境,更没有对其他竞争者进行分析,此次并购不能说是失败,因为现今燕京仍没有退出惠泉的股权,惠泉也没有到无法继续经营的地步,只能说7年来经历了并购的磨合,到现在还没有得到预期的收购目标,终其原因,在我看来是来得太快、太急。

 

后续双方会如何发展,我们还会继续关注。

 

[1]京报网——惠泉啤酒沦为燕京负担 盲目收购“后遗症”渐显。
 

声明:本网站信息及观点仅代表作者看法,中华并购网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做出任何保证。请读者谨慎使用,并自行承担相关责任。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网站,均应遵守中国  有关法律与本声明。

ewm

华必信管理咨询(深圳)有限公司页面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07号创展中心2602-2604室
本网站发布的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
0755-83860239

COPYRIGHT © 2020

华必信管理咨询(深圳)有限公司页面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2041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