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img
>>
>>
>>
>>
产业并购理性回归 优质标的仍稀缺

产业并购理性回归 优质标的仍稀缺

/

图

大潮退去后,才能看见裸泳者。

    

资本市场这句老话放在任何的时代中看都不会过时。曾经的并购重组大潮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发展后,也终于开始应验了这句话。

    

“严监管”促使理性回归,盲目跨界并购与概念式收购泡沫正在被挤出,转型升级、产融结合作为并购重组的应有之义,正在不断地奏出加强音。

    

这意味着,并购重组的后时代已经来临。

    

裸泳者被滤出,真正在资本市场海洋中遨游的人才能走得更远。幸运的是,行业中从业者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点,他们接下来需要面临一些新的考验,比如寻找优秀标的的难度在提高,比如监管从严下的信息披露要求升级,再比如,在产融结合、转型升级命题中撮合难度的提升。   

     

随着去年以来,多项监管措施直指并购重组,“严监管”的效果在今年一季度得以充分体现,上会企业数量大幅下降,仅有30家;较去年同期68家下滑逾一半。“并购方案信息披露不充分”、“标的资产盈利可持续性不明朗”等仍是目前的监管审核要点。

    

除此以外,IPO发行加速导致企业家“转道”自主上市,对并购撮合构成短期利空,上市公司面临“标的荒”。

    

但在多名人士看来,随着“IPO发行常态化”、“并购审核从严”条件催化下,未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更趋于“理性”,盲目跨界并购与概念式并购将会收敛,这意味并购重组的去泡沫化正在行进中。

   

 监管从严盯信披

    

在经历了四年的快速发展后,原本红红火火的并购重组市场在2017年第一季度“迅速降温”。

    

根据wind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上发审会的家数只有30家,相较2016年各季度情况来看,下滑幅度超过一半以上。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至第四季度,上会家数分别有68家、59家、69家、80家。

    

而在4月当月,仅有11家上发审会;若以此推算,预计二季度审核家数与一季度相当。

    

并购重组上会速度显示出全面的放缓。

    

根据每次上会的家数来看,今年一季度共举办15次并购重组发审会,每次上会的家数普遍只有2家,占比73.3%。而在去年同期,共有21场发审会,每次上会家数以3家居多,占比47.62%,其中2016年1月27日与3月30日,当天审核家数分别多达7家、5家。

    

对此,华北一家券商投行人士5月8日向记者表示,“监管层对并购审核的标准愈来愈严,反馈意见多,问题提得比较细,需要中介机构进一步核实。从去年以来并购重组的窗口指导,以及近期对忽悠式并购的打击力度就可看出监管层的态度。”

   

他表示,部分并购重组项目因条件不达标,或无法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有项目摁下中止键。

    

根据证监会在会排队项目显示,共有10家项目处于“中止审查”状态,众信旅游、真视通、天润曲轴3家上市公司申请撤回并购重组材料。

    

华南一家中型券商并购人士在5月10日向记者表示,目前监管层的审核焦点主要在信息披露、标的盈利性问题上。“有些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方案上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充分,比如相关重要的协议没有披露、关联方的相关信息没有披露、标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

    

而标的盈利问题亦是审核重点。“监管层严抓标的资质,来判断是否真正对上市公司并购有积极作用,避免忽悠式并购或跟风式并购。比如标的盈利真实性以及成长性问题;标的此前完成的业绩承诺如何;标的定价公允性能否给出合理解释。”该人士表示。

    

从一季度中的被否的3家并购案例来看,均涉及上述人士所提及的“雷区”。比如九洲电气被提到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之间的EPC合同履行情况的披露不及时与不充分。宁波热电被质疑标的资产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金利科技则被问到标的资产定价的公允性,以及盈利预测的主要业绩指标缺乏合理依据。

    

优质标的稀缺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约有41家上市公司发布并购重组预案。其中深天马A(17.940, -0.11, -0.61%)(000050.SZ)收购关联企业厦门天马100%股权和天马有机发光60%股权的交易金额最大,达106.85亿元。

    

此外,长信科技收购比克动力75%股权;昆百大A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我爱我家94.00%股权;精达股份收购高锐视讯100%的股权,三家并购案例交易规模亦是今年一季度期间排名靠前,分别为67.5亿、61.82亿、60亿。

   

前述华北券商投行人士谈到,相较往年,虽然上市公司的并购需求依然存在,但目前寻找标的难度抬升。在其看来,IPO常态化则是主要的因素。

    

“IPO审核快,从企业家考虑出发,能自己控制的企业为什么要让别人控制呢?所以现在创始人普遍希望走IPO方式。资质不错的企业要独立上市,对于资质较弱的标的,我们又看不上。”

    

多名一级市场人士认为,“IPO常态化”是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一些私募对此感触良多。“我们主要做并购投资,就是围绕上市公司进行产业整合,提供并购重组和战略投资。今年确实遇到几单并购重组项目的标的改变主意,要走IPO,拦不住。”上海一名私募人士5月10日向记者表示。

    

ewm

华必信管理咨询(深圳)有限公司页面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07号创展中心2602-2604室
本网站发布的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
0755-83860239

COPYRIGHT © 2020

华必信管理咨询(深圳)有限公司页面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2041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深圳